上市公司卖房产是利好么

中国股市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盈利不到一套房子,但公司抛一点股票能买很多套,这是真的吗?

确实是真实的,很多公司一年的盈利买不起一二线城市的一套房子,却可以在股市通过减持获取大量的财富,实现财富自由,并且拥有多套房子,可以说只要能上市,没有几家公司是不套现的。

根据三季度调查,目前A股市场共有1600多家上市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也就是说很多上市企业在股市融资不是为了做强和做大企业,都拿去买房,炒股还有投资理财了,有的企业资金流也很充裕,不想着增持和回购自家股票,也去各种理财投资,这是股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上市就可实现财富自由,又没有给企业严厉的规范制度,就会看到很多企业为了留在A股市场,年底卖房卖画和卖车等各种保住不退市来粉饰业绩的做法,变成股市难以清除一些存在问题的股票,A股只融资,投资功能缺失了,股民财富就没了。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上市企业富了,股民就穷了,毕竟散户是资金贡献者,才会导致长年的牛短熊长的行情,应该规范企业减持行为,强制企业盈利分红等制度,让股市真正可以实现投资功能,才能让市场健康和稳定。

有谁能回答长期以来颠覆人们常识的房地产问题:为何空置房极多而房价却极高?

空置房极多而且房价还很高,这个楼市现象的确很怪,违背了市场供求关系理论。按说房子供过于求,房价应该下跌才对,但楼市的反应刚好相反,房子越多,房价越高。

其实静下来思考一下,当剖开表象,深入本质,稍加分析,就明白了为什么空房越多,房价越高的怪象。

中国楼市历经二十年高速发展,楼盘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时不时有“鬼城”传出,大量空置房涌现。依据专家的说法,当前有6500万套空置房,空置率达22%,数字是不是有点吓人,得安置多少家庭才能住完。

楼市上的住房是多了,住不完空置了,但是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虽然多数家庭都买了房,但还有少数家庭没有买房,也正是这少数家庭的购房需求支撑起了高空置率、高房价。

房地产发展速度太快了,每年都有大景楼盘崛起,二十年内就开始出现“鬼城”了,房价飞速高涨,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造成购买力不足。不是房子多了,需求过剩了,而是需求还有,只是购买力不足,买不起了。只要有需求,高房价就难以落下。

虽然购房需求还有,但需求量已经不大了,当前的空置房满足剩余的需求量还是绰绰有余的,高房价也不会长久维持。

根本上说,高房价是在人口红利下,住房需求大,市场过度快速拉升起来的。2008年在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下,中国楼市也曾回落,房价下跌,但在8万亿的刺激下,房价短期内出现逆转飚升,就是因为人口红利支撑,略加刺激,需求就恢复了。

高房价还能走多远?中国的楼市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前十年60、70后是购房主导力量,后十年80、90后是购房主导力量,也是当前房价最高阶段,人口红利已经所剩无几。80、90后能买起房的都买了,买不起的短期内也难买了,00后崛起还得5~10年,接下来是人口老龄化,人口开始逐年减少,购房需求快速下滑,高房价下跌势不可挡。

A股现多家上市公司卖房“保业绩”,炒股真的不如炒房吗?

民丰特纸、交大昂立、三变科技、*ST海马等一些上市公司,今年为了保业绩先后都在出卖房产。尤其是*ST海马两次共计大规模出售401套房子,一时令市场有些瞠目结舌。

海马汽车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去年更是亏损16.37亿元,目前已经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但是这样的上市公司却能一口气出售401套房子,一时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投资者都纷纷讨论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房子的问题。

而在上市公司中,共有1794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合计金额达到1.27万亿元。2016年以来,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加入卖房大军,其中去年有33家上市公司卖房。

原本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做资产配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摆脱主业将巨额资本沉淀在房地产上至少说明三个主要问题:1、一些上市企业当初上市时超募现象严重;2、公司经营者多沉湎于资本盈利模式而忽视主业;3、中国股市缺乏回购机制。

由于国内的上市公司过去属于稀缺资源,再加上一些企业上市前过度包装,所以导致公司上市时溢价严重,超募现象严重,这使很多上市公司天上掉馅饼,获得不可思议的超额融资,这一现象不仅严重限制了后期其他公司的融资问题,还导致上市公司的超募资本被大量转移与任意挪用,其中就包括大量投资房地产。

许多上市公司在获得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后,不务正业,以金融或资本游戏为业,不断利用杠杆扩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过度占有银行与资本市场两种资源,这使国内中小企业发展更为艰难。由于这些公司不在主业上下功夫,既不扩大再生产也不积极投入研发,导致公司业绩一再下滑,再加上过度包装被渐渐捅破,所以许多上市公司上市没几年业绩就一落千丈,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类现象可以说令市场投资者深恶痛绝,但是国内却缺乏治理手段。

其实很多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不仅仅是投资问题,而是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他们可以借助房地产投资撬动更高的杠杆,拿到更多的地方优惠政策,这不仅加剧了国内房地产业的虚高,同时也给上市公司与银行业等带来更大的风险。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缺乏回购机制,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与股票质量脱节,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得了直接融资的巨额利益之后,可以忽视上市公司的发展,多以套现为目的,积极套现行为甚为严重,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不敢持有,更遑论去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所以国内才会长期出现炒股不如买房的怪现象。

因此国内证券市场应该加强上市公司的质量管理,加大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尤其要加强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机制的建立,让上市公司的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牢牢与企业效益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上市公司的绩效工作,才能保障投资者的最基本权益,投资者才能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对上市公司净利润与净资产的索取权,这样中国股市才会健康发展。

并不是炒股不如买房,这种说法在西方国家的百年发展史上是不成立的,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自身机制欠缺,另外国内过去在较长时期内过于依赖房地产业拉动经济,所以才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周期内出现了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局面。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期,以及国内股市管理上的逐步改善,未来房地产与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会逐渐趋向平衡,而目前国内房地产与股市之间正处于走向平衡的交互期。

一口气卖掉400套房产,这家上市公司经历了些什么?如何看待海马的“保壳”?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标题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第一个感觉:汽车为主业的海马,不去做好汽车研发都去炒房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上市公司斥资炒房的这些事。

上市公司前几年动用大量资金进入楼市已经不是秘密

一组数据给大家,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规模合计达到5951亿元,占两市2947家公司的44%;这个数值最高的年份在2017年,上市公司投资房产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不得不说股市资金大量进入楼市也是造成楼市房价暴涨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热衷于投资楼市?买房产?这应该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点。

第一、海马这样的上市公司购置的房产让人瞠目结舌。根据这次是消息来看,此次海马出售的房产包括住宅269套(总面积14,685.04平方米),商铺15套(总面积2,729.12平方米),账面价值原值为30,899,943元(3089万左右),如果再加上4月22日公告上的上海市的36套闲置房产(总面积4339.5平方米),以及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81套闲置房产(总面积6280.6平方米),账面原值为3386.17万元;仅仅这两个月海马出售房产得到的收入就会达到6400多万,总房套数401套。真的是炒房大户。

第二、出售房产后海马能够躲过燃眉之急吗?连续两年海马净利润为负值已经被ST了(连续三年要被强制退市),要知道海马201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6.37亿元,仅仅这次的6400多万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呢?我们不知道,或许就像网友讲的一样,这些房产或只是海马持有房产的冰山一角而已,搞不好到下半年再出售个几百套房产也不一定。

A股公司类似于海马这样的上市公司多的是,稳定房产市场首先要做的是禁止公司炒房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一度都怀疑这么多的房产都卖给谁了?是谁抬高了房价?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说:资本!!什么是资本?这些上市公司就是资本的最大拥有者。只要这些公司在股市流通,那么他的资本理论上就会源源不断。至于这些资本如何去管控,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几点愚见:

第一、禁止企业买住宅房产应该成为一种明文规定。为什么要这样?这就好比刚需是小孩子,这些企业是强壮的成年人,一个企业的资金如果进入楼市带来的影响是所有的刚需加一块都匹配不了的。甚至过去所谓炒房团,直接买一栋楼的情况,大概率是这些企业(或上市公司)背后参与的。这样的资本进入楼市除去会抬高房价外,其他的作用几乎没有。

第二、海马这样的企业主营业务应该是做好汽车研发和销售,不是其他。我国很多企业上市后为了追求利润率就会开始进行所谓多元化发展,进入房地产就是很多企业做的事情。关键是多元化发展你把主业做好也行啊,关键是海马现在的销量惨不忍睹,数据显示1-4月累计销量为7742辆,同比下跌72.20%。为什么海马的汽车销量这么差?我相信有车的朋友应该知道吧,产品质量不行,售后不行。毕竟汽车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过硬的技术自然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

综上,楼市与股市的资金一直都是互相流动的,股市好了楼市就会平淡点,股市不好大量资金就会流入楼市。这在全世界都是这样,希望未来股市中类似于海马这样的企业会少点,让上市公司更多的精力用在产品研发上比什么都重要。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

其实房子不是够住不够住的事,不管中国房市有多少房子,够住多少人,也不会影响房价的走势。我想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房子不是房子,是国运。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房子不是一个住的地方,它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势,房价往下跌,不是老百姓不干,国家首先就不干了,房价往下一跌,整个城市乃至国家就要破产了,这种事情怎么能允许发生呢,所以不管怎么说,这房价得顶住。

2、房子不是房子,是资产。

对于广大民众来讲,房子也不是住的地方,是一种资产,拿我自己家来讲,3套房子,每人住一套也够了,但我们不会这么干,自己住一套,其它两套出租,还能收点租金,每年房价往上涨涨,就等于投资有回报了。

有人说房价会大跌,我不担心这点,房价真大跌了,上面很多更有钱的人就着急了,他们有权有势,解决问题比较简单,轮不到我担心。

3、房子不是房子,是生活方式。

积攒了普通老百姓几代人财富的房子,不仅仅是个住宅,它就是一个经济符号,就是一种GDP趋势。再说大城市里面,空着的房子还真不多,到处都住满了人。

对于富豪来讲,工作的地方弄套房子,周末度假弄套房子,每个地方住一两个月,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房子不多还真不方便。

总之,能买房子的赶紧买,等你琢磨明白这房价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它又往上窜了一个档次,下手慢一点就赶不上了。

不过,刚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最近很多上海人把投资的房产卖了,打算入股市,确实股市现在就相当于当年5000元一平方的房产一样,所以房市未来的走势也并不太明晰,但我认为即使不像过去一样猛涨,至少保持平稳是没有问题的,跑赢通涨也是没问题的。

想把多余的一套房子卖掉,然后长期投资股市,可行吗?

在房地产调控下,把多余的房子卖掉一套我觉得没有问题,即使房市降温了,用卖房的钱投身于股市,我觉得你不妨再多考虑考虑。

首先这个问题给出的信息也不够全面,不知道是哪个城市的房子,也不知道家里有几套房子。如果家里真的是相对富足的状态,想用买房的资金在股市里博一博证明一下自己,那有钱任性的行为也不便阻拦。不过以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来说,是处在一个半山腰的位置,这轮熊市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现在入市很难说不会跌得头破血流。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是三思。

再有,如果多余房子的就是一套,完全是想套出资金想在股市里获取更大的收益,我觉得还是算了吧。不妨选择更稳妥的方式,比如把房屋出租,每个月固定收房租,贴补家用。这样更容易把握风险,不至于投身股市没有回头路走。而且有数据统计散户炒股90%都是亏钱的,卖掉房子你也不一定是那10%,如果是新手就更不要冒险了。

谨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晴溪)

韩国LG公司来华发展花30亿盖楼,生意失败后卖楼赚60亿,你怎么看?

看来中国楼市的发展可谓是雨露均沾,房价的不断上涨,不仅让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连一些国外企业也是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韩国LG4亿美元盖楼,意外赚了50亿人民币。

大家都知道LG是韩国非常重要的一家企业,它在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产业都占有一席之地。LG从199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最初的时候,LG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比较理想,在本世纪初LG还曾经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当时仅仅在中国市场,LG就年销售60万台。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LG并没有把握住智能手机的发展潮流,相反国产智能手机适时抓住安卓手机的发展趋势迅速崛起,目前我国的华为、小米、OPPO 、vivo等厂家的手机出货量差不多占到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一半,在国内手机品牌的冲击之下,LG手机业务也是节节败退,截止2019年2月,LG移动业务已经连续15个季度亏损,总计亏损约25亿美元。

在连年出现亏损之后,LG再也扛不住,今年2月,LG决定清算LG电子、LG化学、LG CNS共同投资的燃料电池子公司,这意味着LG手机将会退出中国的市场,然后LG也会出售中国的一些相关资产。不过让LG赶到意外惊喜的是,虽然LG的手机业务连年出现亏损,但是LG的资产却出现了比较可观的增值。

据韩国媒体透露,LG电子海外子公司正在筹备出售位于北京市中心的LG双子座大厦(大厦共占地7052.40平方米,地面30层,地下4层),预计出售价格为1.5万亿韩元(约88亿人民币)。这个双子座大厦是LG于2005年投入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在北京繁华的建国门商圈建设,LG北京大厦由LG内部称为“香港控股公司”的LG控股公司100%持股,LG电子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49%)。

这意味着LG把这双子座大楼卖掉之后,净赚58亿人民币左右,建楼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60%,平均年回报率达到11.4%,这个回报率估计都比LG手机业务回报率高出很多,这个意外的惊喜估计LG当初在投资这座大楼的时候都没有想到会涨到这么高的价格。

实体经济环境不好,卖楼成为了很多企业续命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目前不只是LG,包括国内都有很多企业通过卖楼或者是卖房来维持业绩。过去几年随着我国楼市的持续火爆,房价不断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在高房价压力之下,很多居民都没有能力去消费,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实体企业的发展,很多做实业的还不如炒房的。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就是有一个人2006年的时候把位于深圳南山的房子卖掉去创业,结果经过10年的奋斗之后,他又把自己之前卖掉的那套房给买回来,而所花掉的钱差不多是他创业10年所攒下的钱。相当于把房子卖掉之后辛辛苦苦创业10年,等到买房的时候一切又回到原点,相当于奋斗10年却还在原地踏步。

也正因为实体经济跟房价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所以最近几年不只是个人去炒房,连一些上市公司也会花很大的钱去投资房产。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三季度,A股有1696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资产,持有的投资性房产价值超过6000亿,持有投资房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据A股上市公司一半以上。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上市公司不好好搞实业,而去搞房产投资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但是这些投资性房产在关键时刻却是企业维持业绩以及续命的重要法宝,最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在出现业绩亏损的时候,都是通过售卖房产来维持企业的业绩,避免股票出现大幅波动。

有差不多一半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这个估计也是中国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地方吧,但如果这种特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毕竟上市公司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大家也不会去投资房产。如果实业的利润比投资房产的利润更高,我相信大部分企业还是会愿意把钱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的。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实体经济日子不好过,所以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也只能投资一些房产,毕竟最近几年我国房价一直往上涨,很多实体经济的利润都没法像房价这样坚挺。

可见楼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如果房价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实体经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如果实体经济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最终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来做什么?炒房吗?

对于这个话题,和尚谈点个人意见:

上市公司募资用途

上市公司募集来的资金,是有特定用途的,同时实行专款专用。

上市公司募资方式有:

  • IPO首次募资

  • 定向(公开)增发

  • 配股

  • 发行债券

上市公司,募资主要用于:

  • 扩大主营业务(包括项目建设、生产、销售、补充流动资金)

  • 并购重组

  • 拓展新的主营业务产品市场

  • 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贷款



上市公司有炒房的乱象,表示遗憾

前段时间曝出ST海马变卖房产401套,其中上海36套房、海口365套房,为保壳而努力将财务指标做到达标,和尚也是醉了。曾几何时,贝因美也是变卖房产挽救了退市……见怪不怪。

我国房市走牛十年,在巨大利益诱惑下,上市公司炒房确实不应当,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在上市公司里,这种现象虽然不是主流,可也有不少啊。

据2019年一季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A股3616家上市公司,有1808家公司有投资性房产,占比50%。从2014年到2018年,上市公司持有投资必房产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是不是有点奇葩。除了上市地产公司,银行持有的投资性房产最多,超30亿元。

上市公司炒房乱象,真的是很遗憾。

谢谢阅读!

你认为谁才是最大的炒房客?谁才是最不希望房价下跌?

需要房子的买房者才是最大的炒房客!买到手房的住房者都希望自己手里的房价达到最高值!

有人说现在房价上升的空间小了,为什么那些持有大量房产的人不卖掉房子,把资金投在其它地方呢?

其实我们必须明白几个问题:

1、上升空间小是和什么来比较的。

2、持有房产是为了保值还是增值。

首先来说上涨的问题,按照我们国家的通胀6%来看,如果你存钱在银行你一年的利息大概在3%,也就是说你的相对亏损是3%,一百块一年之后的价值相当于能剩下97块。那么对买房子来说房价一年涨3%有可能吗?如果你当地的房价是一万块涨300块难么?我想这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其次来说空间大小的问题,这就牵涉到了你房子在哪里的问题。如果真在城市中心,随着商业发展,房价上升空间小么?其实“升空间小“说的是平均涨幅,就像北京三环涨了五千 ,六环跌了两千,平均涨了一千五一个样子。

最后说说你能获取收益的方式,如果你没有任何投资的渠道只会存银行,或者说你不愿意参与风险大的股票期货等风险投资。至少房子保值,增值尚且合算不是么?

所以不论你承认与否,在你没有额外的获取收益的方式的时候,在国家对持有房产限制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它仍旧是你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更何况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开发价值和升值的可能对很多城市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根本上还是看区域和国家政策的方向来决定未来价格趋势。区别看待吧

我是一位职场创作者,欢迎关注点赞,私聊交流,互相学习。

一些上市公司不经营主业囤积房产,是对还是错?

确实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不努力经营主业,而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其实就是不务正业,企业也好,个人也罢不务正业总是很难长久的,长期来看如果公司持续脱离主业,将在本行中毫无竞争力,最终出局,因此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根据数据宝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房产投资榜”显示,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近4000亿,去年“炒房”赚超100亿元。截止2018年三季度报有1696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占据A股上市公司一半以上。可见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有一定的普遍性,更有近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上市公司都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无论是经营规模,技术、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优势企业,而这些公司中基本都是工业、服务业、电子信息业,也就是实体为主,而现在出现了近一半的公司热衷投资房地产行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但也是有原因的,实体行业利润较低,辛辛苦苦干实体但利润较低,这也是实际情况,而投资房地产比较轻松,利润高,来钱快,之前甚至出现年报披露前夕,有个别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亏损,为了不被ST,赶紧卖掉手上的几套房子来实现企业盈利的这种现象,因此上市公司参与投资性房产有一定的普遍性;

值得高兴的是管理层已经注意到该问题,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来炒的,重新给房地产定位,并积极引导企业脱虚向实,积极发展实体经济,用心做好主营业务,同时持续调空房地产市场,积极的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健康发展,并多次喊话要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认为房子只涨不跌的观念,这其实是一个警告信号;

当前中国要在全球的竞争中不落下风,绝对不能靠房地产,当下关键时期还要靠制造业、高科技领域,去年初至今的中美贸易战的芯片事件就可以看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兴事件,受到美国制裁,企业几乎停摆,关键还是缺乏核心领域的芯片,而华为未雨绸缪,早已布局关键领域的芯片研发,在受到美国禁止准入后,近期的华为备胎转正事件,完全可以说明企业坚持主营业务,持续投入研发的重要性,

因此在中央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大趋势下推动下,上市企业如果都能坚守自我,积极发展,紧跟主流,未来中国企业、中国科技一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胜出;

原文标题:中国股市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盈利不到一套房子,但公司抛一点股票能买很多套,这是真的吗

原文来源:"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